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合作 » 品牌故事 >> 正文

品牌故事

金陵金箔:历经风雨沧桑 产品誉满天下
江苏消费网 (2018-04-10) 来源:本网
阅读:

  六朝古都南京挟东南之胜,物华天宝,自古繁华。古老沧桑的历史为她留下了许多美丽动听的名字,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金陵”了。而“金陵”之“金”的一大代表大抵就是金箔了。南京市南半部的江宁,是中国金箔的故乡;坐落在这里的南京金箔集团,是“中国金箔王国”。

  

 

  金箔故乡——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金箔用途十分广泛。从原始氏族部落的图腾到封建帝王的衣冠饰物,从佛像表贴到宫殿装饰,从帝王陪葬用品到民间用品,从名贵丹药到盛宴大餐......可以说,古往今来金箔无处不在、无时没有。那么中国的金箔故乡又在何处?

  

 

  有史料记载,金箔、冶金术以至炼丹术,伴随着中国独有的道家学术。道学起源于何时,难见文字记载。但从历史文献中不难发现,生于汉代的江宁人葛玄(史称葛仙翁)是金箔研制、发展壮大的一位集大成者。

  葛玄,字孝先,生于官宦家庭,其高祖葛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祖父葛矩为汉黄门侍郎,父亲葛德儒为大鸿胪登尚书,素来信奉道家学说。汉末为避中原大乱,葛德儒举家从琅琊南迁过江,后在建业(古江宁地域)为官。有资料载:葛玄“自幼聪慧好学,博览五经,十五六岁名震江左。”江左多指古江宁府(今江苏、安徽一带)。

  《三国志·吴书》记载:“大帝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舆地志》载:东吴“赤乌二年(239)立方山洞玄观。”葛玄晚年于洞玄观中作坛布道、炼丹咏经。他博采中国古代冶金制箔技术之众长,反复试炼并不断改进,形成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金箔制作方法,后传授众多弟子。葛玄的徒子徒孙们学会制箔技术后,大多定居江宁,以打制金箔谋生。

  自此,作为道学真经秘笈、绝不轻易示人的金箔技术也迅速在民间流传。东晋南朝佛教传入中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象贴金更使金箔技术有了广阔用武之地。地处南朝都城建康的江宁,城东城南街坊乡里,多以锤制金箔为生——“家家供仙翁、户户推锤声(打金箔声)”。江宁迅速成为华夏古代箔业生产制作中心。

  南朝以后,秦中(长安一带)、中卅(郑州中原一带)、荆楚等许多地方,相继出现一些艺人从事金箔业,多为江宁人或江宁艺人的传人。后因改朝换代兵火饥荒,中原地区的金箔业迅速凋零。而唐末偏安一隅的南唐却为江宁金箔提供了安宁的社会环境。宋初南唐灭亡,江宁一带在宋高宗怀柔感化政策下,城池、市民并未遭受兵灾,金箔业得以完好保存。宋代后期向北称臣、国库匮乏,因金箔耗金太多,先后五次诏令“严禁民间消金制箔”,金箔转而成为宫廷大内所独有。元大清八年(1304)开禁金银,听民买卖,金箔制品迅速由江宁风糜全国。明初建都南京金箔业更兴,“永乐北建二京并称”,虽将江宁城内各色工匠约10万人迁往北京,但金箔艺人多在城外居住,而被迫迁去者后亦大量逃回,江宁仍是全国仅有的金箔故乡。

  清年间,江宁继续保持元明以来全国金箔仅有的产地和故乡的地位。工程浩大、建筑宏伟、埋葬161位皇帝、皇后、公主、阿哥的清东陵,衣、冠、宝物、壁画、玉册等随葬品耗去大量金箔。东陵出土的慈禧太后陵墓铭文中也如实地记载着:“……所用金箔,出自江宁”。此外,清廷工部则例和园明园则例,把金箔分成“红金”、“黄金”之别。根据江宁金箔的不同含金量和质量档次,将国库纯度最高黄金制成的金箔称为“库金箔”,一般纯度称为“苏大赤”,成色较差的则叫“田赤金”,颜色如金但实际为银质熏制而成的为“选金箔”,这实际上是金箔产品最早的“国家标准化”。

  至此,综合大量史料记载及大量考古发现,历史悠久的江宁县、如今的南京市江宁区,是毋容置疑的中国金箔发源地和中国金箔故乡!

 

  金箔王国——风雨沧桑

  国兴,则金箔兴;国衰,则金箔衰;金箔的发展史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之初,佛教、道教等不断衰落,由于金箔的使用量主要集中在寺庙和道观,使得金箔这朵古艺奇葩受到重创,神奇的金箔古艺几近失传。

  1955年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无田无地的手工业者牟长松、徐立旺、徐宏志等民间金箔艺人联络当地64位传统艺人,于5月1日成立了“江宁县金箔锦线生产合作社”,金箔生产由家庭式改变为集体化手工作坊。此后不久,又改名为江宁县金箔锦线厂,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一家“金箔工厂”。1959年,全厂金箔产量达450万张。在当年进行的工商企业体制调整中,江宁县金箔锦线厂升格为地方国营企业。

  

 

  但1959年后历经“三年困难时期”、“文革”、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江宁县金箔锦线厂可谓历经磨难、风雨飘摇。1983年7月上旬,更是在长江特大洪峰及中下游特大暴雨中被淹没。1983年底,全厂固定资产仅有38万元,年产值只有175万元,而年底负债竟高达197万元。江宁县政府决定,从当时十分显赫的新蕾公司调出政工科长江宝全,担任党支部书记,与厂长杜恒金一道承担该厂起死回生的重任。江宝全书记励精图治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时时遭遇惊涛骇浪。

  1984年初,少数干部对刚上任的江宝全表示不满。他们不仅制造阻力、影响工作,而且利用“老朋友”关系,深夜造访主管工业的县委副书记朱宝瑜,企图从上层扳倒江宝全。他们对朱副书记说:中央提出干部知识化,为何用小学文化的江宝全替下大学文化的前任书记?况且江宝全是政工科长出身,不会抓企业。朱宝瑜问来客是不是党员、是不是干部?得到肯定后,朱副书记一拍桌子,气愤地说:“党员干部为什么不相信组织?不服从上级?江宝全是县委派去的,就是一尊泥菩萨,你们也得向他烧香磕头!”县委领导旗织鲜明的严厉批评,击破了少数干部轰走江宝全的梦想。

  1985年初,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骨干中少数人不理解改革创新,有七人联名上书县委,状告“江宝全搞改革是瞎搞,是挖社会主义墙脚。”打响塑印改革第一炮的参与者陈毕峰,更因此被抓入狱。江宝全力排众议,鼓励全厂干部职工:“大胆干!干出问题是我的,干出成绩是你们的!”同时,千方百计、冒着风险把陈毕峰从狱中保释回厂,大大鼓舞了改革士气。

  1985年5月,刚刚步入良性循环时,金箔厂12名艺人被南京市另一家金箔厂拉拢引诱,在提交辞职报告时已经打好背包,准备登上停在厂门外的该厂前来接人的车辆。这些骨干一旦离厂,等于“釜底抽薪”搞垮金箔厂。江宝全、杜恒金及老厂长牟长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沉着冷静,婉言相劝。这些辞职者说:“厂里答应解决我们的户口和用工性质,可厂领导换了十多位也没办成,在这里干到老也是农民工!”江宝全当即表态:“如果十天后不解决你们户口性质,我开车亲自送你到那家厂去!”江宝全言而有信,亲自跑上级部门,想方设法在十天内解决了问题,稳定了职工队伍。

  诸如此类各种“风浪”并未吓退、难倒金陵金箔人,在江宝全的带领下,不断改革创新。1987年金陵牌金箔荣获国家最高质量奖,同年组建成立江宁县金箔总厂,全面实行厂长负责制,由江宝全改任总厂厂长,杜恒金改任党总支书记。1993年4月8日,南京金箔集团成立,标志着江宁金箔总厂已经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集团企业。2000年,集团改制,10月18日,南京金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为区属代表的民营企业。

  

 

  金箔产品——名扬天下

  北京故宫“金銮殿”、新华门、颐和园闪射着的绚烂金光,国务院赠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上镶贴的璀璨金箔,西藏布达拉宫、杭州灵隐寺......江宁金箔,贴遍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南京金箔集团生产的金陵牌金箔,一直在全国同行保持“四个”优先特点,即:质量好、金耗低、产量大、价格廉。金陵牌金箔1987年获得国家最高质量奖,1990年荣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轻工博览会金奖。目前,金箔集团年产各种金箔达3亿5千多万张,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各种金箔产品品种达80多个;其中70%以上的产品畅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代表的金箔生产中心。

  

 

  2018年2月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红”院长单霁翔亲临集团并授予“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金箔)首批定点基地”,金陵金箔正式成为华夏“御用”金箔。“故宫宫殿古建筑,特别是几个较大的古建筑,午门、太和门、神武门,以及最近刚刚修缮开放的寿康宫、慈宁宫,都大量使用南京的金箔。”他现场还透露了一组数据,2002年至今,故宫古建筑修缮,共使用了247万张金箔。

  

 

  层层掀开堆砌整齐的黑纸,每一张里面都“藏着”金灿灿的金箔。手艺人口中轻轻吹气,配合着手里的鹅毛,娴熟一挑,一张薄如蝉翼的金箔就被取了出来……经过十二道工序后的金箔成品远销国内外,为各处披上“金衣”,不仅令其熠熠生辉,也让金陵牌金箔枝繁叶茂、金光灿烂经久不息。(王莹)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