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名校风采 >> 正文

名校风采

全国高校学科评估出炉 专家:内涵比名次更重要
江苏消费网 (2018-01-05) 来源:新华日报
阅读: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去年12月28日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江苏31所高校的466个一级学科入围,入围学科总数居全国第二;江苏高校中,进入A+档的学科有23个,占全国总数的10.95%,位列全国第三。

  官方认证:

  这些学科最“王牌”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从2002年首次开展,平均4年一轮,至今已完成4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去年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共有513个单位7449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其中,A+为进入全国前2%的学科,A为全国2%—5%的学科,A-为全国5%-10%的学科。

  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南京大学的天文学、地质学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东南大学的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南京农业大学的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植物保护等顶尖学科,在学科评估榜单上获A+等级。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科学与技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等王牌学科,都凭借过硬的学科竞争力,获得A+认定。南京大学哲学、物理学、社会学等18个学科获A类评定,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学科获A类评定,苏州大学设计学和软件工程获A类评定,我省获得A类评定学科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风向标:

  抑制高校“抢帽子”现象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本次学科评价无疑将成为学科建设的风向标。

  此次学科评估结果,首次采用“分档”方式公布评估结果,不公布得分、名次,不强调单位间精细分数差异和名次前后。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既保证较强的区分度,体现学科建设水平的实际变化,满足社会对教育质量的知情需求,又淡化分数和名次,有利于引导高校将注意力转移到学科内涵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中去。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学科评价,有助于抑制高校“抢帽子”等人才无序流动现象。本次评估,教育部在评价指标和方法上做专门设计,摒弃“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俗称“数帽子”)的片面做法。“长江学者”等头衔,不会自动换算成分值,而是由专家综合考虑教师水平、队伍结构、国际影响程度等进行评价。在统计成果所属单位时也做专门设计——成果按“产权单位”认定,不随人移。

  同时,着力构建充分体现质量导向的学术论文评价方法,克服唯论文数量和国外期刊的评价方式。除部分学科,不再统计发表论文总数,以“代表性论文”进行同行评议。合理把握中外期刊论文的综合评价,强化中国期刊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特别规定代表性论文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论文,不断提高中国期刊影响力。本次评估还单独设置“社会服务贡献”指标,通过开放的“代表性案例”评价,充分体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差异性发展成果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克服“一把尺”评价学科的弊端。

  慎待结果:

  内涵比名次更重要

  一直以来,教育部和地方政府都将学科评估结果作为本省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经费投入与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有高教专家指出,学科评估只是学科建设中的一个环节,有一定的反馈作用,但不可片面地看待和使用结果。

  “学科评估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的学科实力,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很强烈的行政色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学科评估采取打等级的方式,也是考虑到过去排名的方式所带来的功利导向,但不能单纯地按照A+、A学科数量对学校进行排序,这种思维过分强调学校发展的体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专家指出,高校应该将学科评估作为一次“全身体检”,梳理自身学科的优缺点,更多地关注本身办学质量和特色,从高校学科建设中挖掘内涵,真正把大家引到学科质量和水平提升上。(杨频萍 王 拓 蒋廷玉)

编辑:白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