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卫生 » 质量报告 >> 正文

质量报告

打击假冒保健食品任重道远
江苏消费网 (2012-10-23)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本报记者 孙燕明
  日前,年过七旬的崔大妈参加某公司举办的“义诊”活动时,花了1200元购买了5盒标称某名牌企业生产的保健食品。家人发现这些产品连瓶盖都很难打开后,心存疑虑,随即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发现其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与产品名称不符,属于假冒产品。与崔大妈上当受骗的经历相类似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

假冒保健食品层出不穷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受巨额利润驱动,很多造假团伙利用保健食品造假成本低、消费者识别能力差的特点,通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牟取暴利。大多数知名企业的产品都曾遭遇过假冒,只是有些企业不愿公开承认被假冒,因为担心会影响正规产品的销售。
  山东天地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铁锁表示,该公司生产的海狗系列产品已被20多家企业假冒。有的产品刚刚拿到批准文号,还未上市,这个批准文号的假冒产品就在互联网上销售了。
  据广州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晖介绍,假冒品牌名称与正规品牌往往只有一字不同,外包装和标志十分相像。例如,假冒品牌汤臣利健、汤臣康健与正规品牌汤臣倍健只有一字之差。
  广东绿瘦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以电子商务销售渠道为主的保健食品企业。迄今,该公司只在广州市设立了一家专营店,但在全国各地却出现了上千个专营店及专柜。
  中科院南京中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鹏告诉记者,很多假冒产品只有批准文号与正规产品相同,商标、企业名称和外包装与正规产品完全不同。

大多非法添加化学药物

  江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胡晓抒指出,经营假冒保健食品可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额利润,而假冒保健食品添加化学药物较为普遍。这样做就是为了迎合消费者见效快的需求,让人觉得食用效果显著。
  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秦小明指出,食用保健食品应定时定量、长期服用才有效。如果吃了以后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则肯定是添加了化学药物的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在不知情情况下,服用了违法添加药物的保健食品,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打击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大了检测力度。今年,江苏省食药监局投入400万元经费开展保健食品质量安全评价工作,对保健食品抽检实现全覆盖,特别是对社会反映强烈、违法宣传较多以及涉及特殊人群的保健食品种类加大抽检频次,加强对保健食品声称功能相关药物成分的检测;上海食药监局按照消费状况以及风险高低将保健食品分为3类,根据抽样产品的分类确定抽检频次,抽检的样本量达到1400个;陕西省食药监局开展了辅助降血压、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促进排铅、清咽、改善生长发育、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作用、缓解体力疲劳等9个功能280个批次样品的检验工作。

处罚轻难以威慑造假者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谢敏强指出,目前,保健食品违法案件参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执法,而该法仅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实施严格监管,对保健食品品种管理、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没有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尚未出台,保健食品监管缺乏法律依据,影响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管工作的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成本很低,不足以威慑造假者。”上海食品药品监督所副所长赵燕君表示,执法部门如果发现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将责令经销者停止销售,并没收全部货物,处以货值5倍至10倍的罚款。如果货值超过5万元,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按照2011年卫生部、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发《关于加强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案件查办和移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查处销售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案件的同时,必须通报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当地政府。去年,上海食药监局向公安部门移送80多起违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案件,只有3起提起公诉,最终有5人被判刑,最高刑期3年,并且是缓期执行。

编辑:胡婕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