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证券 » 证券行情 >> 正文

证券行情

“独角兽”概念股冰火两重天:平安好医生在港交所跌破发行价,药明康德在A股连续涨停
江苏消费网 (2018-05-22) 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阅读:

  

 

  视觉中国

  5月4日有“独角兽”之称的平安好医生(1833.HK)登陆港交所,却因破发引发国内一些资本市场人士关注。平安好医生的发行价为54.8港元/股,不过在第二个交易日(5月7日)盘中低点为48.9港元,相较于发行价,跌幅为10.77%。随后的5个交易日(截至5月14日)内,也有4个交易日跌破发行价。

  而同样有“独角兽”之称的药明康德(603259.SH)自5月8日登陆A股市场,截至5月14日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封涨停板。药明康德发行价为21.6元/股,5月14日收盘价为45.53元/股,涨幅已超过100%。

  作为新经济企业中的“独角兽”代表,为何平安好医生和药明康德在港股和A股境况迥异?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说:“同一类型公司在A股和港股两个市场股价表现不同是正常行为,并不应该感到吃惊,即使是一家公司在两个市场的股价也会不同。这是因为两个市场有不同的证券和法律制度,投资者结构也差异很大,投资理念和心态也不一样。”

  香港市场新经济股频频破发

  其实,像平安好医生这种新经济股破发,在港股市场并不是个例。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有港股“新经济四剑客”之称的众安在线(6060.HK)、阅文集团(0772.HK)、易鑫集团(2858.HK)和雷蛇(1337.HK)中的3只股票已跌破发行价,自上市以来市值缩水不少。众安在线的市值相对高点时已缩水600亿港元,其他3只股票也缩水超过200亿港元。

  另外,于2016年12月中旬在港股上市的美图公司(1357.HK),其发行价为8.5港元,在2017年3月股价曾高至23.05港元/股,市值接近1000亿港元。不过到了今年5月14日,其股价已跌破发行价,收盘市值为357.4亿港元。

  尽管自去年12月以来,公司董事长蔡文胜已六度增持美图,累计增持美图1860万股,耗资约1.6754亿港元,但未能扭转美图在股价表现上的颓势。

  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港股新经济企业的股价之所以出现大幅下跌,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其当下的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持股票价格;二是这些企业的估值水平与盈利能力较弱,上市前后的股票价格存在明显的泡沫色彩,近期股价的大幅下跌,更像是一轮去泡沫化的过程。

  数据显示,平安好医生自成立以来持续亏损,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人民币。其在招股书中还明确表示:“预计2018年将产生大额亏损净额,或会于未来继续出现亏损及负经营现金流。”

  一些新经济股的破发和颓势表现,也使得不久前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请的小米估值或受到一些影响。据报道,多家机构对小米IPO的估值预测集中在7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之间。未来小米会不会复制这些新经济股的走势,还有待验证。

  

 

  为何新经济企业在A股港股表现差异大?

  相比代表新经济的一些独角兽企业在港股的颓势,在A股上市的同类企业似乎比较幸运。有“医药界华为”之称的药明康德自上市以来股价已翻倍。

  刘俊海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说:“有可比性的公司在港股市场表现一般或不理想,在内地股市却可能大幅上涨,这里有供需因素的影响。A股的投资者相对投机性更强一些,搏一把的心理比较广泛存在,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只要这种心态存在,什么样的神话都可能会出现。”

  他还补充说,不少在香港上市的新经济企业主营业务在内地,港股市场的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熟悉程度或许不如内地投资者,也会使这些在港股上市的新经济股不被认可,“这些公司的用户和投资者是分开的,或许也是在两个市场遭遇迥异的原因之一。”

  不过,也有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港股市场对于成长型公司并不一定适合。如金融评论员吴小平即认为,港股市场的“赌性”比较强,无法为成长型公司持续提供积极交易,“过去10年,在香港上市的估值在5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绝大多数都跌破了发行价。IPO定价高,可以帮助前期风险投资人实现套现,但对于价值投资人、普通散户来说并不是好事。”

  一些新经济股在内地表现火热,监管部门应如何应对?刘俊海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监管者的主要责任是确保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充分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和分红权等,“监管部门不对股市一路高歌负责任,不对公司股价负责任。但是,对一些涨幅过高的公司,监管部门有责任对公司风险进行提示,让企业稳健发展。”

  他还认为,监管者要确保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治理结构完善,不欺诈投资者,“打造投资者友好型的公司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这是监管者应关注的重点。对于一些公司股价不同市场的不同表现,可以保持淡定从容。”

编辑:葛绍刚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