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

洋奶粉神话破灭后该反思什么
江苏消费网 (2013-08-07)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阅读:

■吴帅

  在永远层出不穷的错误面前,唯一重要的是:怎么对待错误?不让消费者从事故中获益,就无法阻止怠慢错误的态度。不把消费者拉进纠错程序中,社会也将永远无法逼迫出一流的生产态度和竞争力产品

  8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包括娃哈哈、多美滋在内的4家企业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这无疑给信奉洋奶粉的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洋奶粉“百分百纯净”的神话被打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约谈上述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要求尽快查明情况,迅速采取措施,立即停止销售并召回问题原料加工的全部食品(据8月5日《武汉晚报》报道)。
  从逻辑上来分析,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奶粉。因为一道道生产程序,始终是由人来完成的。人不是机器,总会时不时犯错。即使是机器,也还有故障失灵的时候。很多事实证明了一点,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在产品受污染问题上已是“二进宫”,先前被检出二聚氰胺残留,现在是肉毒杆菌污染原料。说明即使是国际奶业巨头,也还有糊涂疏忽的时刻。
  一刀切地说 “国产奶粉不可靠,洋奶粉百分之百好”。前者是黑话,后者是神话,其实都等于迷信。迷信当然不能够成为做决定的依据,因为变化无处不在,如果顽固地一成不变坚持同一个结论,当构成结论的各种因素悄悄变化了,结论会变得错误。
  如果承认质量无法做到完美,错误和问题总是难以根除,在这种前提下,应该怎么去认识这种现实矛盾?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你可以把所有的责任和问题全归咎到生产者身上,不犯错即是神一样的企业,一旦犯错则成了狼心狗肺的不法商人;你还可以把责任全部归咎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上,认为一切错误的发生,都是因为监管者只拿钱不干活造成的……
  在永远层出不穷的错误面前,唯一重要的是:怎么对待错误?我们必须有一个系统化的纠错机制,既能够在预防上减少错误,也能够在错误发生后,能够启动纠错机制,将错误带来的伤害降至最少。而恰恰,在这一方面我们缺少必要的信息,足够的自信心,缺少自信心让人们变得心理不安。
  不让消费者从事故中获益,就无法阻止怠慢错误的态度。不把消费者拉进纠错程序中,社会也将永远无法逼迫出一流的生产态度和竞争力产品。太多下流和不入流的企业,会让政府成为“灭火”队员,没有办法真正去改变市场格局,减小监管和执法的压力。这些年来,监管部门在食品事故中早已经扮演了太多替罪羊的角色。你无法相信,监管者会天然地喜欢和希望自己的监管对象变烂变糟糕,这太不符合常理和逻辑。什么也做不了、也没办法做的人,才会去迷信强者。但无论强者多强,都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安全感!除非我们能够参与到竞赛与合作中来,这是驱逐迷信与不安感唯一有效的方式。
  当下,唯一受到漠视的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买了一包问题奶粉,谁来赔给我?谁来对我进行精神补偿?我将能从事故中获得哪些好处?难道这些现实问题不重要吗?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