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

南京涵洞安全调查:“逢雨必淹”不是一两天
江苏消费网 (2014-08-25) 来源:中国江苏网-江南时报
阅读:

一场暴雨,足以让半座城市停滞。久拖不改的广州市白云区棠乐路的京广铁路涵洞,终于在8月19日的大雨中酿成大祸,一车7人全部被淹殒命。除了广州,其他地方涵洞“吃人”的新闻近日也频频被曝光。

 

昨天,南京一场突如其来的短时豪雨也让部分涵洞出现了积水,不少人都不禁在问,南京如何保证涵洞“吃人”不会发生?

 

记者调查

南京涵洞“逢雨必淹”已不是一天两天

 

昨天,一场暴雨中,南京双麒路路面积水成河,车辆经过如行船。而附近的绕城公路涵洞也出现一定的积水。“每逢下雨都是个头疼事,开车经过泥泞不堪的涵洞,真怕也遇到广州那样的不测。希望有关单位能将‘河道’修好。”家住金盛路盈家春天小区的司机朱仁和说。

 

暴雨天,南京“地下水世界”的脆弱面常常暴露无遗,涵洞积水影响市民出行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市区大小涵洞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积水现象:红山路的铁路涵洞下方,曾因积水中断,整个新庄广场成了孤岛,根本无法通行;玄武大道下方的涵洞口,一到大雨,附近紫金山上的大水冲下来,就会形成带着黄泥巴的积水;甚至连玄武湖、九华山两条隧道也出现过二十多厘米深的积水。友谊河路涵洞,一度甚至在汛期被称为南京第一危险路段。

 

玄武区一位排水工人向江南时报记者介绍,暴雨时,大量卷着泥沙的黄水会从紫金山东侧坡上倾泻而下,中山陵环陵路与玄武大道交界处的涵洞桥常常是一片汪洋,积水甚至深达30厘米左右,过往的车辆只得绕行。排水工人往往需要冒险在积水中打开窨井盖,并用泵车人工助排,才能在1个小时基本排空,确保车辆再次通行。

 

事实上,南京不少涵洞“逢雨必淹”,给市民留下的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每次下雨天,我从涵洞经过时,依然心惊胆战。”家住建邺区江湾城的章晓春回忆说,几年前的一次暴雨,她曾经驾车横闯友谊河路的淹水涵洞,结果感觉车身一抖,就熄火了。后来,水性较好的她在水里胡乱摸,大胆前行,才淌水出了涵洞。

 

部门回应

3个积淹水最严重的涵洞,已加装遥测系统

 

南京市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孙红环科长介绍,目前,南京市综合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处正在对全市易积水的涵洞做一次摸底调查,市区有多少立交涵洞、铁路涵洞,调查的结果不久将出炉。“每个涵洞,雨量急到什么程度,达到多少毫米,就会变成夺命的‘水塘’也在这次摸底之中。”

 

“目前主要的举措是,在3处铁路涵洞——友谊河路涵洞、应天大街大光路附近的下穿涵洞,以及还没有验收的黄家圩路铁路涵洞,均已试点安装了水位遥测系统。立交桥涵洞还没有装。”孙红环解释说,这3个涵洞是历年来积淹水最严重的,所以加装了这种系统。“该系统会把积水水位发送到城区防汛平台上,一旦异常,我们会立即安排管养单位去巡查水位涨上来的成因。”

 

泵机是更重要的防汛“利器”。包括多处涵洞在内的全市30个类似于隧道的行车较多的积水点附近,都安装了泵机,一旦积水超过标准,泵站就会自动启动,实施排水。梅雨期经常遭遇肆虐暴雨的南京,这些易淹地区有的泵机已安装了十多年。

 

后续措施

新建涵洞底部设积水坑,预警显示屏也将启用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下穿铁路涵洞的管理单位负责涵洞的日常管理、维护,防止淤塞、积水。广州涵洞“吞七命”,正是因为城管、水务、市政等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失职而导致的。对此,孙红环强调,南京排涝的宗旨是,先排掉,再查找原因,甚至追责。

 

“目前,南京每条道路新建的设计中,都会测算有多少雨水汇集到涵洞这一片区。”南京市住建委城建处处长龚成林告诉江南时报记者,“亡羊补牢”式的功课肯定是不行的。考虑到涵洞的积水难题,南京所有新建道路有涵洞的,其排水标准都高于地面道路排水标准,50年一遇的暴雨要“扛得住”。涵洞底部还会设积水坑,“这样暴雨下下来,有一定的储备空间”。

 

除了积水坑外,泵站更是必不可少。龚成林透露,像黄家圩路涵洞等道路旁就是“2用1备”,储备3台泵机,遇到暴雨会自动开足马力排水。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设计标准也是以往规划中少见的,涵洞的排水能力提高到能够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控制标准接近巴黎。

 

接下来,预警、警示的显示屏也将加装到易积水涵洞的顶部,孙红环介绍,“去年,友谊河路涵洞出入口的顶部曾经试装过,但不久就被大卡车撞坏了。目前线路还在排查故障,今年9月底前,友谊河路涵洞顶部肯定将装上这种显示屏。”

 

江南时报记者黄勇

 

【小贴士】

水深超18厘米,勿强冲涵洞

 

南京市城防办有关人士提醒,南京很多涵洞外立面的墙上都安装了“警戒标尺”,避免车辆被淹。

 

有的小车,排气管高度只有18厘米,看不到红色警戒线时就不要过去。因为一旦继续前进,积水很可能就会漫过排气管。

 

国外大城市排水系统逐个数

 

一百多年前,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当夏季来临,暴雨不断,“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经常接受考验。

 

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注: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的标准,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

 

伦敦和巴黎的下水道系统,都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却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排涝功能;而建成于2006年的东京地下排水系统,更堪称牢固、先进,护卫着东京免遭内涝灾害。宗和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