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警示 >> 正文

消费警示

江苏超80万人患重型精神病
江苏消费网 (2014-10-11)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阅读:

昨天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中国江苏网10月11日讯“精神病门诊量逐年上升,重型精神病发病率已占总人口的1%,全省超过80万人患有重型精神病,轻度精神障碍患者人数更多。他们需要正规的医院治疗,更需要治疗后能回到社区进行长期的巩固维持性康复!”昨日,在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现场,医务专家、患者家庭和社会组织都在呼吁建立以社区康复为主,医疗、社会救助为辅的精障者关爱体系,改善他们的境遇,让他们能真正融入社会。

 

重症精障发病率已达1%

 

义诊现场,不少精障者在父母带领下来咨询,年纪都很轻。南京市鼓楼区23岁女孩小高一年前被确诊为精神分裂。“去年她毕业后开始找工作,很有压力,在一家公司上班一段时间就不去了。后来半年不出门,基本不和人讲话,晚上不睡,白天睡到下午两点才起床,光上网,脾气很暴躁。后来去医院才确诊的,是我们疏忽了……”小高的妈妈说,昨天是女儿发病后第一次出门参加集体活动。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袁勇贵多年从事一线门诊,他告诉记者,2010年他们院心理科一个月门诊量100人,去年上升到1400人,今年达2000人。“更多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不知道来看精神科;还有人知道了,不愿治疗,怕被看成‘异类’,躲闪回避,不愿承认患病。”

 

袁勇贵说,从就诊情况看,重症精障发病率已达1%,按此测算,全省至少有80万人属于重症精神病人。精神病发病还呈现“一老一小”两极化趋势:儿童、青少年因学习压力、家庭原因致病;老年人因糖尿病、中风和老年痴呆等致病的越来越多。人群中,轻度心理障碍者则更多。

 

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残疾类型中,精神残疾是最难就业也是最困难的一个人群,“照看一个人、拖累一家人”是这些家庭的普遍生存状态。

 

愿享免费药福利的只占4%

 

我省向所有困难精神残疾人免费发药制度已执行数年,省财政每年拨付1400万元、地方财政再配套资金为他们购药发放。苏南每人每年可免费领取3000元药物,苏北600元左右。除免费给药,我省还向一、二级重症精障者发放护理补贴,城市100元/月,农村50元/月。省里还有精神病人住院特困补助,每年350万元。按规定,精神病人的治疗也被纳入城乡医保体系。但省残联康复处钱斌介绍,全省仅有3.5万人享受免费发药等福利,只占重度精障者的4%。

 

知情人士透露,绝大部分精神障碍患者不愿去定点医院评定残疾等级,也不愿领《残疾人证》,不想被打上“精神病人”的烙印。一些家庭将病人长期锁在家里,甚至赶出家门任其自生自灭,这对精神病人的康复和社会稳定十分不利。

 

在南京,只有1.3万人领取了精障残疾人证。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谢净表示,不领证,就享受不到免费领药、庇护就业等优惠政策,她呼吁这些家庭放下包袱,为他们谋划好未来。

 

社区康复机构数量少压力大

 

南京热河南路两个月前刚刚开办了一家热南圆梦托养中心,这个门脸不大、由3名90后大学生创办的机构,也是南京第一家专业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托养机构。

 

中心创办人汪文珺说,目前他们接收了10名学员,都是精神分裂的重症患者,平均年龄25岁。机构配备了一名专业医科大毕业生,一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两名社工。“我们通过调查摸底,发现本街道就有200多人是符合日托条件的精障者,但他们的家庭都不愿意把人送来。所以,机构要发展,不但面临资金压力,还面临社会环境的压力。”

 

汪文珺说,托养机构通过专业的社工方式配合心理康复治疗,可以帮助精障者逐步恢复因长期服药丧失的语言、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甚至工作能力。“有位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进入一家餐饮企业做服务员,通过工作辅助康复,效果更好。”

 

说到“工疗”,南京市最早开展这一方式的是凤凰安养中心。中心负责人顾静说,“我们中心康复效果很不错,10个康复较好的孩子在苏益民饮食公司,还有人在网吧、物业公司和快捷酒店上班,最低工资每月1480元,有些还有五险。”

 

袁勇贵医生说,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急性期,一般3个月,需要入院治疗;二是巩固期,3-6个月,在社区、门诊治疗;三是维持期,需要长期甚至终生在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薄弱环节就在维持期上,很大一部分家庭因为经济的、心理的原因,不能长期坚持康复训练,导致患者病情反复,最后成为永久性残疾。”

 

据了解,南京目前有100家庇护安养中心对精障者开放,但数量远远不够。省残联教就处处长刘宏表示,“社会对精神障碍的认识还有误区,认为‘武疯子’不适合集中托养就业。目前,苏州和南京的一些托养机构正在走向专业化,苏中苏北地区还很短缺。我们也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扩大护理补贴发放面等方式,让社会组织有能力、有条件接收精障者,让精障者能回到社区康复,回归社会和家庭。”记者唐悦

编辑:刘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

宝应碧桂园承诺难兑现

“当时真的很冲动,现在终于松口气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