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放心消费 » 消费提醒 >> 正文

消费提醒

贷款不成反被骗 白白损失76万 揭秘网贷诈骗惯用的“三步”套路
江苏消费网 (2021-12-24)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

  网络贷款藏风险, 一步一步引入圈。 先给一点小甜头, “甜头”背后是诈骗。

  为新房装修 申请小额贷款却落入圈套

  “您好,女士!请问最近有贷款需求吗?”杭州的陈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这个问题倒真的问到她心坎上了。

  最近刚好新房要装修,已凑到了大部分钱,还差一笔,她想了想,决定加对方微信做个了解。一番对比后,她发现对方的小额贷款利息比银行要低,而且申请流程更方便快捷,十分心动,决定办理。

  “那您先扫码,进群后工作人员会给您办理。”说完,对方给陈女士发来一个二维码。陈女士发现,微信群里算上她一共4个人,另外三人她都不认识。他们的微信名十分相似:“戴某@平戴788”、“郑某@某理工大学”、“监督员@三宝殿”,其中,和陈女士对接的是“戴某@平戴788”。

  陈女士马上在群里将自己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表达了诉求:希望能申请10万元贷款分6期归还。对方很快给出回复,表示初审已通过,需发送身份证、电话等个人信息进行登记备案。

  陈女士按要求发了过去,几天后,对方通知陈女士,银行已准备放款,但需要她在自己账户上预存2万元来证明还款能力。一般贷款时,申请人需要提供抵押物或者资金流水,所以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将银行卡里3万多元的余额记录截图发给对方。

  奇怪的是,这个时候对方突然给她转账15398元,让她接收。

  “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资金这么快就先到账了。”正当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对方表示,这是一笔测试资金,看看陈女士的贷款账户能否正常接收到相关款项。

  几分钟后,对方给出测试结果:陈女士可以正常收到贷款。这时,对方给了她一个个人账号,让她把收到的测试资金如数退还,她毫不犹豫地照做了。

  可是,当陈女士将钱转账退回之后,对方说经过查验,没有搜索到到账记录,因此无法放款。这可怎么办?对方继续向她解释:“别着急,这种情况一般是你的征信有问题,需要提供流水才能正常放款。现在只需要你转一笔钱到……”她按照操作步骤向指定账户转账后,又收到了同样的提示语。

  反反复复多次,陈女士把先前凑到的钱转了过去,翻看转账记录,她发现已累计给对方指定的不同账户转了76万。

  但令陈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贷款始终没有收到。最后,陈女士跟对方理论了半天无果,决定报警。经过警方一番分析后,她恍然大悟:“没想到,现在网络上还有这样的骗术!贷款没贷成,却落入了别人的圈套,太倒霉了!”

  这类诈骗套路一般分“三步”

  网络贷款因为方便快捷,容易被更多人接受,也成了一种新型的诈骗诱饵。这类诈骗通常有一定的套路:

  第一步,发布虚假广告。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工具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

  第二步,取得事主信息。冒充银行、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骗人,以正规贷款的方式询问并获取受骗人详细信息。

  第三步,巧立名目骗钱。以收取手续费、交纳年息、保证金、税款、代办费等为由,或者以检验还贷能力、刷流水、调整利率、降息、提高信誉等方式,诱骗受骗人转账汇款。

  还有的犯罪嫌疑人通过上述方式,骗取受骗人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重点盯这三类人

  从各种案件中,警方发现此类诈骗的重点对象是有贷款需求的年轻人、小企业主,有超前消费观的大学生。

  这类人群往往因为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贷款,满足自己的个人资金需求,很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诈骗分子正是抓住了这批人的心理,设计了一个个满足他们预期的完美陷阱,以贷款作为诱饵在不经意间骗取钱财。

  杭州市委政法委和本报提醒市民,任何贷款应通过银行、官方贷款平台等正规金融渠道获得,在借贷过程中切忌给个人账户转账。凡是让先行缴纳手续费、会员费、保证金等各种费用的贷款,一律是诈骗。

编辑:刘灿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