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商城 » 时尚课堂 >> 正文

时尚课堂

“宅生活”到了该适可而止的时候了
江苏消费网 (2009-08-25) 来源:
阅读:
■吕思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产品的丰富,像古代闺秀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生活”网罗了一大批追随者,与此同时,伴随着这种“宅生活”而来的不良后果也在逐渐显现,长时间的“宅生活”不仅会影响“宅男”、“宅女”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精神和心理的亚健康状态。

    “御宅族”一词源于日本,原指对动漫非常痴迷以至于足不出户的一群人,但现在其适用的领域已经扩大,“宅生活”渐渐成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

    据了解,“宅”一族中的大部分人是1980年以后出生,本该是 “祖国的未来”、“八九点钟的太阳”,但他们却喜欢一天天 “躲”在电脑后面,令光阴在键盘和鼠标间飞逝。

    当一个青少年说自己一个暑假都“宅”在家里时,也许不会太多引人关注,但当一大批青少年都这么说时,这种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值得人们警醒。首先,这种“宅生活”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0年,青少年体能素质在持续下降,其中包括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等都在持续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一倍;眼睛近视的比例更不容乐观。”这虽然是2007年的数据,但发展到今天,应该不会更乐观。因为从2007年6月到今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从1.68亿发展到了3.38亿人,而青少年则是我国网民的主力军,互联网的普及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让他们成了电脑的“奴隶”,视力下降,肥胖,驼背,缺乏锻炼引发的身体虚弱在青少年中早已不是新闻。

    其次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生活方式无形中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近日在网上盛传的 “寂寞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刚开始只是一个网友发了一张吃牛肉面的图片,并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继而引得网友竞相模仿造句、跟帖。今年初公布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受访青少年中心理状况欠佳者占12.22%,其中包含有孤独倾向、有冲动倾向等等,而这些正是缺乏人际沟通、沉迷网络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可见,“宅生活”对于青少年来说还是越少越好,孩子们应该更多地从电脑前走开,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真正地释放青春。

    对成年人来说,过多的 “宅生活”同样会带来很多问题。成年人的心智虽然更为成熟,但压力也更大,这就使很多人开始从其他途径寻求心理的安慰和释放。偶尔“宅”在家里,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繁重的工作中逃离,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心理学家提醒,长时间“宅生活”会导致人们对工作和学习产生倦怠的心理,容易滋生“啃老族”。

    另外,“宅生活”对成年人最大的危害是导致社交能力退化,人的社会性减弱。人是社会动物,社交是人社会性的重要体现,长时间通过虚拟的世界与外界交流,会导致人们出现社交恐惧症,在现实世界中产生沟通障碍。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也壮大了“剩男”、“剩女”的队伍,在北京已经出现“宅男”花钱上“搭讪”课,学习在现实中怎样与女孩子相处,在过去这也许会是一个让人脸红的笑话,但现在它也许会成为下一个流行元素。心理咨询师认为长期“宅生活”还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随着社交圈、朋友圈的缩小,人们很难感受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带给人的快乐和幸福,成就感也会下降。

    当然,想要摆脱这种“宅生活”也并非很难,通过一些小事就可以做到,比如出去散散步,约朋友去爬山,带父母逛逛街,与爱人一起看场电影......慢慢地“宅”一族们会发现,除了整天对着电脑,其实还有很多事值得去做,现实生活比虚拟世界更精彩。“宅生活”到了该适可而止的时候了。

编辑: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