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费网官方微信
江苏315官方微信 关闭

江苏消费网315和解平台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消保媒体

当前位置:首页 » 市监消保 » 315人物 >> 正文

315人物

做有人情味的事—记高邮市消协秘书长郑展
江苏消费网 (2010-03-31) 来源:本网原创
阅读:
    见到郑展,是在一个冬日的早晨,这天阳光洒洒,区别于之前持续的阴冷,他朝南的办公室里宛如早春。

    高个、清瘦、率真、利落是这个中年男子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天是周末,高邮工商局的的大厅里安宁静谧,偶有人走过,便可听见鞋跟摩擦大理石的清脆声。可在二楼,郑展的办公室里,消协的人都到齐了。

    “你看,要你们别来了,个个来得比我还早。”郑展皱了皱眉,可大家却乐了起来。

    高邮消协共三人,秘书长郑展,副秘书长汤兰英和调解员李庆秋。汤兰英和李庆秋都是老师出身,郑展总说,在高邮消协,有两个文人,再算上自己一个,这叫有文有武。

    而周末加班对于这三个人是家常便饭,有时电话来了,就必须放弃休息,立马赶回单位。郑展的家在这个县城的南端,单位却在东北角,来回一趟最少40分钟。 “

    大多数时候,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却花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可郑展认为值得。“就是苦了我的电动车。”郑展笑着说。
等待变成守候。久而久之,在高邮消协,投诉大厅总有人坐班,当地人也习惯了这个安排,不分节假日,投诉总能找到人。
就像今天,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到齐了。汤兰英的孩子学业正紧,老李的身体也不太好,每每想到这,郑展都有些不忍心。



    守候,有时也出于无奈。

    2008年6月,在高邮服装厂上班的任小姐和妹妹在一家美容店“文眉”。次日早晨,姐妹俩均发现脸又肿又疼,不但眉毛未长,还留下了疤痕,文眉不成反毁眉。姐妹俩急了,找美容店交涉,要求赔偿每人15000元用于恢复治疗,而店方只同意每人赔1000元,双方争执不下。10月7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姐妹俩找到了郑展和他的同事。

    接诉当日,郑展就召集双方调解,由于对赔偿金额争议太大,未能达成一致,调解陷入僵局。郑展梳理了一下思路,发现焦点问题并不在钱上,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姐妹俩恢复容貌,而要恢复容貌就得治疗,如果把恢复治疗的费用搞清了,赔偿的依据也就明朗了。于是,郑建议双方去权威机构咨询眉毛恢复治疗费用。由于姐妹两人都在单位打工,除了双休日,平时连进消协接受调解的时间都没有。郑展和他的同事只好把自己的周末当成工作日,帮助俩姐妹讨说法。这个诉案前后持续了近一个月,才得到和解,郑展和他的同事也就赔上了一个月的休息时间。

    努力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郑展说,这是最紧要的事。“比如那俩姐妹,打工本来就不容易,让她们请假被扣工资来维权,我心里会不好受。”



    郑展是土生土长的高邮人,他说,用高邮的土话来说,干消协的事那是“有味道的事”。所谓“有味道的事”,郑展的理解是“有人情味”。

    2006年3月16日一早,一个中年男人骑着一辆农用三轮车,车上载着个用方巾包着脸的女人,还有一辆支离破碎的电动车。男人见到郑展连车都没来得及下,就喊了起来:“就是这辆车,把人害惨喽!消协的同志,你可要帮帮我们啊。”当车上那女人解下方巾,面部疤痕交织、颜色尽失,猛一入眼,郑展被震住了,心揪在一起。

    电动车是男人在上海打工时买的,为让上夜班的爱人出行方便。一天晚上,女人下班骑着它回家,半路上,电动车前叉突然断裂,女人一下子栽出老远,脸面冲地,蹭着硬实的水泥地面,3颗门牙当即折断,送到医院,脸上被缝了30多针。

    车是在上海买的,生产厂家也在上海,按说得去上海维权。可郑展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受伤的女人还在治疗之中,让他们去上海,多花钱不说,折腾人呢。

    把当事人让进办公室,郑展拨通了厂家电话,好在厂家爽气,同意授权委托其在高邮的业务单位全权处理。最终夫妇俩从厂家拿到了6000元的赔偿款,一起异地诉案,一周内圆满解决。

    事后,夫妇俩给郑展送来一面锦旗,写着“悉心维权 为民解忧”,火红的锦旗映得郑展心里也光亮亮的。

    只要有投诉,消费者来了,不管在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能帮上忙的就一定要帮。这在郑展看来,就是“有味道的事”。



    在高邮工商局,郑展还是被他的同事亲切地称为“郑大”。因为来消协前,郑展是干经监工作的,有20年,当了6年大队长。2006年3•15前夕,郑展调任高邮消协秘书长,至今四个年头。

    从冷峻的执法者到和气的“娘家人”,“郑大”一度转不过来。“刚来上班时,一脸严肃。”汤兰英回忆说。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

    四年来,执法者冷峻的棱角已被打磨成柔和的线条,郑展这个近五十岁的男人,变得随和、健谈,极具亲和力。

    比起同事们,郑展说,他“只是消协条线上一名新兵”。可新兵解决起投诉来却有自己的一套。

    消费者和商家为了一条裤子是否洗后掉色,一路吵到消协,郑展一声不响地拿来个盆,让双方当场洗,用事实说话;新买的手机是自动关机,还是自动锁键,上了年纪的阿姨总是搞不清楚,郑展拍了拍胸脯:“你要是放心,把手机放在我这一天,我帮你看着。”第二天,手机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阿姨笑眯眯地取走了。

    处理小投诉有巧办法,对付大问题则要动脑筋。

    高邮是农业大市,每年农忙期间,农机投诉接踵而来。窝工的、失火的、刹不住车冲进河里的……农机故障五花八门;吵着、闹着、喊着、骂着,甚至直接把车堵在消协门口……什么样的事也都有过。农机出问题了,于农民,会误了农时;于农机手,停工一天,损失数千,这个账,郑展清楚。所以,只要农机投诉来了,郑展和他的同事都会放下手头的一切,像救火一样,扑上去处理。苦些,累些,甚至受些委屈,他们没放心上,但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这类投诉,成了郑展和他的同事伤透了脑筋。

    分析个案,走访农机手、销售商,一番调研之后,郑展拿出了一个方案:“建立农机预案制度”。

    这是个烦琐的工作。要做好它,得先与当地农机部门联手,摸清当地销售单位、经营品牌,再一一上门,帮着建立档案:进货登记、销售对象登记、机器使用性能登记、售后修理情况登记、回访和保养登记……这些基础工作做实了,再将上述登记进行备案,形成进货、经营、使用、服务一条龙的责任网络体系。

    这也是一项有效的工作。启动这一预案后,2009年,高邮消协没有出现一例农机投诉。



    人大代表是郑展另外一重身份。

    郑展说,每次人大会议,他都会提起消协的工作。“在场的人大代表都有共鸣,谁叫大家都是消费者呢!”前两年,高邮消协应邀在人大宣讲《消法》,效果之好,郑展至今难忘。

   郑展总能把紧消费脉搏,这缘于他对消费话题的关注。在扬州,本地的电视、报纸,都有不少与消费密切相关的民生栏目,郑展是忠实观众和读者。通过看和读,郑展“拉来”了好几起投诉。

    2010年元旦刚过,高邮陈女士因房屋质量问题,直接找到扬州“关注”栏目,曝光了房产公司。电视播出第二天,一早,郑展联系上了电视台和陈女士,巧的是,此际电视节目组和消费者正在赶往高邮消协的路上。

    一个电话,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干预,郑展赶在了前面。

    “别小看了这个电话,它能让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事后,郑展这样总结,“所谓的消费信心,其实并不虚无,它就是靠一件一件细小的、看似无关紧要的事件累积出来的。”

    每个投诉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轻盈,或凝重,或舒缓,或急迫,郑展说,他和他的同仁都是听众。与一般听众不同的是,他们要用心去听,听完了,还要想办法“消化”。

    访谈中,有电话打了进来,郑展利落地接过话机。“是投诉,”他小声说着,示意记者小坐,又开始听他的“故事”……
郑展和他同事有个愿望,要把高邮消协打造成一个家,一个如春天般温暖的、属于消费者的家。

编辑:孙林美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页面】

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投诉公布